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和工程特性。它不仅是物理、化学、数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点,而且与信息、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深度交叉,学科内涵极其丰富,涉及从微观、介观至宏观多层次、大跨度和复杂因素行为,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工程技术和应用需求的全链条过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传统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支撑国防、航天航空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十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专业。同时,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也是5G技术、半导体、国防工程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材料之一。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近年来不断涌现新的研究热点,新材料层出不穷,成为当前最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因此,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人才是我国材料领域的关键和热点。
我们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学历被“华盛顿协议”成员国互认、被行业认可等)、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在2019年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中获评优秀。
专业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名师工作室1个、安徽省“特支计划”高校创新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1人、校“舜耕名师”1人、材料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带头人2人、校中青年学术骨干12人。
建设有4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部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等教学竞赛奖多项。
培养方案科学,目标明确
培养目标: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在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环境、机械、冶金、化工、工程建设、电子等行业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性能检测、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厂工艺设计等。专业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宽广、工程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专业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科平台齐全,专业特色鲜明
本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生,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紧密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00余名高素质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专业培养特色:本专业坚持“科学定位、深化内涵、创新评价、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形成了以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为特色,涵盖环境新材料、煤系固废资源化、硅酸盐工程等多方向培养人才的专业格局。专业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达成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打造优质核心课程,推进课程内涵发展;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构建优秀师资队伍,打造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培养机制,科研反哺教学,聚焦无机非金属材料共性科学问题,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科平台:专业现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等18个国家级省部级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同时,专业拥有环境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工程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 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本-硕”、“本-硕-博”全流程的培养体系。有志青年们,就读材料专业,你们就可以进行本-硕或本-硕-博连读!
类别 |
学位点 |
学位点名称 |
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点 |
博士后流动站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点 |
环境新材料 |
|
硕士点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材料化学工程 |
|
专业硕士点 |
材料工程 |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博士化/国际化率高
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博士化和国际化率高、团结奋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有海外学习和受教育经历者12人,有工程背景者17人。教师平均年龄约40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材料类相关专业。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强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长,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每年举办“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赛、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微结构设计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科竞赛平台。近5年,在校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近百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励。
专业就业面广、升学率高
就业情况: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余部分为自主创业)。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信义集团、东旭集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公务员等。毕业5年后,7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6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90%。
升学情况:专业保研率约4%,保研名额逐年增加。研究生升学率逐年提升,2024年研究生录取率46%以上。目前,研究生录取院校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专业紧跟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部分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设有多种奖学金,解你后顾之忧
专业设有多种奖学金,覆盖面40%左右。除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提供的院士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外,还有“非金属校友”奖学金、“国华科技”奖学金、“泰禾智能科技”奖学金、“中泰国际”奖学金、“紫金科技”奖学金、“中哲”奖学金、“宏大爆破”奖学金等多类社会奖助学金,为学生助飞梦想励志成才。家庭困难学生还可申请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杰出校友遍布全国各地
饶媛媛,本专业2008届毕业生,现任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副总裁,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带头人。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获得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庐江创新精英”、“庐江县第三批拔尖人才”等称号。同时,带领公司积极助学助残,持续捐助宁夏海原县多名贫困学生,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庐江县薪火相传助学和一米阳光助残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彭小波,本专业2001届毕业生,现任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教授级高工,作为863项目骨干人员主要从事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关键装备开发、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产业化以及空心玻璃微珠市场应用开拓等工作。研发的玻璃微珠成功应用于超音速飞行器、卫星、飞机、军舰、战略导弹、火箭以及火炮等用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制备,关键指标已超过乌克兰和俄罗斯产品。已申请中国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编制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1部。先后获得了安徽省第一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荣誉称号,院2011先进个人和2013劳动模范称号,院发明专利一等奖1项,院发明专利二等奖1项,蚌埠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建材集团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建材行业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
肖维文,本专业2000届毕业生,现任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电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和微波诊断实验研究。主持并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专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10余项,曾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学奖、胡济民教育科学奖、韩国杰出科技论文奖等荣誉。
郭晓潞,本专业2004届毕业生,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碱激发胶凝材料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多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教材14部,参编标准3本,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成果奖。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本科生优秀重点课程、同济大学“立德树人”示范课程负责人,获全国卓越联盟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同济大学育才教育一等奖、“名课优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沈岳松,本专业2005届毕业生,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创业南京”、“创聚江宁”高层次创业人才,南工英才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国材料进展》及《能源环境保护》期刊编委,兼任南京环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类)、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IFAM青年科学家奖、南工精英九思奖、中国优秀专利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
李金华,本专业2011届毕业生,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特立青年学者、科技部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际科学组织Vebleo协会会士、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期刊青年编委。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撰写书章节1篇。先后主持3项国际性人才类项目:德国洪堡学者项目、欧盟结构与投资基金项目、欧盟玛丽居里学者项目(荣获)。现主持北理工高层次人才“特立青年学者”项目。荣获香港大学Faculty Outstanding Research Output Award、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UCAS-BHP Billiton Scholarship、宝钢优秀学生奖等奖项荣誉。
安徽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金沙js1005线路
邮编: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554-6632810 6668194 6668487
金沙js1005线路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554-6601194